4/30/2010

Redirect

Dear Friends,

My complete set of CHINESE articles can now be found at http://winnischiang.blogspot.com/ ... click here to go there. Thanks!

Winnis

3/19/2010

孩子,我聽見了 (青少年篇)

原載於《真愛家庭雜誌》第52期 (2010年04月)

《孩子,我聽見了─青少年篇之二》
Winnis 蔣

老爸老媽,我是典型的「色厲內荏」之徒,別看我一副酷到不行的模樣,其實我最在意的,還是你們!「當青春期兒女碰上更年期父母」,我確實有許多要學的,但你們又何嘗不是呢?

第一,請記得,我的「反叛期」其實是我的「自我定位期」。我在學習表達我的感受和想法,而不是在唱反調。別忘了,再過幾年我就要獨立生活、面對世界了。

第二,請對我有耐心,用恩慈來鼓勵和管教我。我不要你整天陪著我,但還是期盼你能用更多時間來了解我。

第三,信任我。那是愛的主要能量。我需要你的憐憫、接納、尊重和同理心。你一步步地放心和放手,對我十分重要。

第四,請別對我生氣太久,也不要過份限制我的自由。你有你的工作、娛樂、朋友,而你是我惟一的爸爸(媽媽)。

第五,請你常對我說話(但不是說教),並且傾聽,縱使有時我不懂你而你也不懂我,但我會感覺到你還是願意花時間陪伴我、了解我、接納我、坦誠開解我的疑惑,花時間談敏感的話題。

第六, 你如何對待我、為我禱告,我將永記在心。

第七,你若想開口罵我,甚至動手打我時,請記得,我已有足夠的能力報復,只是看我選擇怎麼做。

第八,當你想責罵我不聽話、不合作、固執或懶惰時,請你想想,是否有什麼正困擾著我。或許來自同儕的壓力太大、或許我沒獲得我想要的肯定、接納、鼓勵和關愛,或者為了功課及課外活動我已經很久沒有休閒,或者我的心已在成長的折騰及懼怕中變得僵硬。當然,有時只是我不懂得表達或荷爾蒙作崇!

第九,在我犯錯時請好好了解我、接納我、支持我,不要嫌棄我,因為你也曾失敗過。請不要否認你自己的過錯,你言行合一、勇於改變,就是我最好的榜樣。

第十,當我要捱過「小孩變大人」最辛苦的歷程、面對人生中最難承受的挫折時,只要有你的愛和我在一起,所有「青春期風暴」中的掙扎都會變得容易面對。請永遠不要忘記,我愛你,而你也曾許諾,一輩子愛我。

http://www.familykeepers.org/magazine/Archive/FK052/p14.htm

2/02/2010

牽手

12/2009原載於《神國雜誌》KRC第18期的聖誕特刊

請注意: 請注意: 請注意:
此文亦將會刊於KRC快要出版的《人生補羹》第六盅《愛的歌,可以這樣唱》。承蒙KRC編輯允許,可以在2010年初在作者的網站刊登,但在《人生補羹》第六盅出書前,請讀者千萬不要另外轉載分享!謝謝合作!

牽手
蔣吳蘊蘭


那年我在加州柏克萊大學念電機電腦工程。上某堂課的頭一天,龐大的演講廳、一排排階梯坐得滿滿,靠近左側門的我忙著抄筆記。忽然,右邊側門打開,有位黃皮膚、黑頭髮的東方人進來,目中無人地從右邊走到左邊,再上三級臺階,越過幾個同學,在惟一的空位坐下。濃髮過耳,乾淨方正的臉,咖啡、黃、白三色花襯衫,白色喇叭褲。是男?是女?

下課鈴響,同學T君從後面追上,問分組做項目的事。忽然,剛才那位老兄走近。原來,是T君朋友的哥哥,即將碩士畢業。這就是我與你的初次邂逅。

四人小組成立,初次相約在你住的宿舍大廳討論。忽然,有位長髮女孩翩然走來擁抱你,我心一沈。幸虧,她是你姊姊。項目完成,期末考剛過,你就正式和我約會。

婚姻是戀愛的墳墓?

我從香港來美才兩年,留學生活很孤單。你則十五歲就從台灣移民到美國。你關心我、尊重我、傾聽我不甚流暢的英語。每天來電話,請我吃飯,遊覽灣區名勝,借雜誌、瓊瑤小說給我。頭一次在餐館見到你父母,五十多歲的兩人牽手而來,多麼令人嚮往!我對婚姻的信心,頓時增加不少。

畢業後,你找到全職工作,快要聚少離多。有天,你在電話中冒出一句:「假若凡事順利,我想娶你。」我順口回答:「我可不會煮東西喔!」你說:「沒問題,每天上館子。」

婚後我搬進你上班地點附近的小公寓,有了自己的小天地!不善烹飪的我,每天預備美式早餐,三文治午餐,還花幾個鐘點弄我那幾味「拿手」中國菜。

有一晚,我鼓起勇氣:「好吃嗎?」

你的靜默讓我吃驚。半晌終於開口:「好……吃。但可否多換一些口味?」

不夠好嗎?不是說不用煮嗎?我的心掉到谷底,眼淚往肚裡流。怪不得媽媽常說:「婚姻是戀愛的墳墓,男人都不可靠。」

難道你忘了?我在傳統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,祖母不滿意媽媽連生兩個女兒,後來爸爸有了外遇,生下私生子而納妾。為了替媽媽爭氣,我這老二發憤圖強,獨立、不服輸、凡事靠自己、不倚靠別人,直至遇見你。

次年三月,我大學畢業,成為工程師。我們拚命賺錢,在職場上步步高升,夫妻感情卻愈加疏遠。

上帝作為太奇妙

幾年後兒子的誕生,卻成危機,我們常為教養獨生子而意見不合。在公司我得人敬重,一回家就覺得無用。每次帶兒子買玩具回來,你嚴肅的臉就像在控訴我浪費、寵孩子。等不及你開口,我便先發制人:「錢是我賺的,喜歡怎麼花就怎麼花!」

你一貫冷靜對待,避開衝突。愈不吭聲,我聲音就愈大,如此惡性循環。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,變成「矽谷工作狂」。午夜夢迴,覺得人生沒意義。結婚已十三年,兒子也快六歲了,難道除了離婚,別無他法?

感謝上帝!在絕望中,我遇到救主耶穌,1989年歸入基督名下。衪無條件的愛解開我「被人欺侮」的心結,醫治我的焦慮和懼怕,我興奮地每週數次參加聚會。幾個月後,你很嚴肅地跟我攤牌:「你說得救,我不管你。從前跑公司,現在還跑教會,根本不理我和兒子。從前是工作狂,現在是教會狂!……」

你已預備跟我大吵一頓。不料,我絲毫沒打岔,耐心聽你說完後含著淚說:「你說的對。我沒有顧念你們的需要,實在太自私了。令你氣忿、失望,我真的對不起你們,求你原諒。」如此,我們又重新溝通。

當我順服上帝,改變自己,用同理心去了解、接納和尊重你,才發覺你一直默默地愛著我。為了保護我免入邪教,你陪我到教會;為了弄清楚我信什麼,你把聖經從頭到尾讀一遍。你和兒子很快相繼成為基督徒,讓我看到上帝的作為是何等奇妙!

不武裝自己,不避開衝突,用同理心傾聽,分享彼此的觀察、想法、感受、需要和心願,讓我倆更為親密,身教也成為兒子的祝福。你支持我在1995年放棄主管職位,做了全職媽媽。數月後還鼓勵我到神學院進修,結果1998年畢業, 2003年成為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。我創辦的Parenting ABC,還是你取的名字呢!

上帝的愛,改變我倆的一生。轉眼已結婚三十四年,兒子也娶妻生女。誰能預測到我倆會成為傳道人與師母呢?

一路走來,有高山,有低谷,五十多歲了,還是心連心、手牽手。

照片#1:當時,我們初相愛……

照片#2:今日,已作了活在恩典中的爺爺奶奶。

1/31/2010

亦師亦友的見証人

12/2009原載於《基督豐榮》團契FICF文字大使網站

亦師亦友的見証人
蔣吳蘊蘭

聽《三人行,必有我師 》的講員Agnes自我介紹:「… 我有兩個恩賜,就是很會哭和很會睡。」我不能不想起好友Irene。她們真的有很多相似之處,無論外貌、聲音語調、氣質都讓人猜是姊妹。我與Irene在山景城基督徒會堂相識已二十年,但這只是第二次遇到Agnes。頭一次在一個大型聚會中發覺她與Irene同有在臺上「中翻英」的恩賜,贊嘆之餘,在會後上前打個招呼。這次又知道她們另一個相同點:Irene常自稱「喊包」,廣東話翻普通話就是「很能哭的包子」!

兒童事工的親密同工

Irene八歲信主,我三十多歲才得救,雖然經歷不一樣,但同樣對兒童的靈魂有負擔。她比我年輕,但在教會事奉的經驗豐富,與Millicent及CEF的Jeanne都成為我服事兒童的模範。從1997年開始,每主日Irene與我一同帶領四歲到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們崇拜。我們在崇拜中分享生活點滴、難處和心中的掙扎,讓孩子們認識又真又活的神。

在第一堂問題解答時,有人問Agnes,作mentor最須要留意的是什麼,她回答說:「一不小心mentees 當我是idol (把我偶像化),所以一定要be real, be authentic, and show vulnerability。就是向我真實,把痛癢破碎都告訴mentees,讓對方知道我只是見證人,我不比他們好,讓他們看見神怎樣幫助我,見證神的美善。牧靈最重要的是與他們一同禱告,為他們禱告,藉著禱告一同到神面前,寫e-mail好像寫禱文,把圖畫變成禱告。… 迦拿的婚宴大缸是空空的,講章是清水,耶穌的神蹟把水變美酒。」

聽到這裏,我彷彿突然跨越時空,回到多年前的某一個主日,在會堂的208室中,與Irene帶著孩子們在主日敬拜神。那天她的講題是「令人難為情的宴會」,內容就是耶穌使水變酒的神蹟。我還記得她的投影片包括很多自繪的小酒杯、也用數學計算六大缸酒可以供應多少杯飲料。她把耶穌的神蹟從抽象變成具體,讓孩子們了解主耶穌的能力是何等的浩大。

故事講完了,Irene說:「我們不曉得水到底在什麼時候被變成酒,但喝的人真真實實地聞到、看到、嚐到不同,門徒就信衪。耶穌能改變你和我的生命。我們不曉得改變在什麼時候發生,但旁邊的人可以看出我們的不同,他們就想認識衪。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真人真事。」突然她說:「讓我來訪問Winnis 亞姨。」幾十雙可愛的眼睛看著我,Irene問:「… 您信耶穌前生活怎樣?… 您的丈夫和兒子注意到什麼改變?… 後來有什麼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?」

事隔多年,我還記得當時我作傳道人快四年,也快要在公立學校完成三千個鐘頭輔導的實習,丈夫在神學院念書,兒子在念大學,正想從電腦工程轉修音樂,前面都是未曾走過的道路。有時我難免會害怕擔憂,但Irene那天突發的訪問讓我再一次被神提醒:「女兒啊,憂什麼?怕什麼?你不需要做什麼,單是我的見証人就夠了!」

跨教會的支持團隊

同樣的安慰和鼓勵,在教會內外也常出現。我1998年成為全職傳道人,Joyce就把我帶到剛成立不久的(大三藩市)灣區女同工團契。當時還沒有分區,讓我認識很多姊妹,包括Cecilia, Dora, Amelia, Vicky, Rosanna, Virginia等。後來分區聚會,我參加南灣團契,每月與教會或機構的女傳道和師母相聚。那一陣子,當我分享內心的掙扎時,她們都鼓勵我:「不要擔心丈夫神學院畢業後做什麼。你牧會他可以做機構,他牧會你可以做機構。我們都是神學院畢業的,都曾改變崗位,無論做什麼都可以見証神的作為。」

2004年暑假丈夫James神學院畢業後被《眾聖徒事工團》以宣教士身份差派到聖城福音教會事奉。我雖難捨,還是在2005年一月揮別十多年的弟兄姊妹,離開兒童事工的好同工、好朋友,和一群可愛的孩子們。後經Amelia熱情邀請,參加東灣的團契,認識Jill招, Kitty, Debbie和後來的Beth, Ann, Sui, JC等,神的供應超過我所求所想。

2005年十一月,Jill開車帶我參加第一屆的加州聯合退修會,又認識Mimi等從南加州來的女同工。五年來,不單有很好的學習,每年都認識更多同路人,包括從外州來的兩位Lily。雖然見面時間不多,姊妹們成為良師益友,彼此代禱的好伙伴。特別感謝Vicky多年接送,無論我在南灣或東灣上車,都有機會深入交談。每次離營前我都把次年的日期寫下,巴不得快一點再與姊妹們相見。

感謝神,今年Dora, Esther劉和Yan在營會中分享《靈伴之旅》,介紹一個彼此牧靈的模式,就是「為彼此聆聽神」。我有幸與東灣的Sui及Ann同組操練,不但彼此更深入了解,而她們為我聆聽神的引導也讓我甚有得著。


門徒的裝備及呼召、家庭事工的趨一


我本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,但為了替母親爭一口氣,從小發憤圖強。早年在高科技職場,也算稍有成就。1989年一月28日在許志偉醫生的佈道會蒙恩得救,決志當晚培談的Jill李帶我禱告時,我告訴她我曾在天主教小學及基督教中學念書,也曾讀《聖經》,但從來沒人告訴我當如何信耶穌,來美後一直靠自己打天下。「我現在那麼平安喜樂,明天會怎樣?」

Jill李說:「你要從靈修開始。」我連「靈修」是什麼都不知道!她就代我買《聖經》,用《茁苗》教我初信造就,然後用《更新》出版的《聖徒裝備》第一期課程來訓練我。Jill 每週三晚上到我家,花時間分享生命。當時她正預備到泰國宣教,我也很想同去,但她用經文啟發我,不要心急做什麼,要先帶丈夫和兒子認識耶穌。一年後James信主,我就用《聖徒裝備》第一期帶領他,由Jill從旁協助。日後夫妻倆一同完成屈長老帶領的《聖徒裝備》第二到四期課程。

從起初,門徒訓練(提後二2)是神對James與我共同的呼召。我倆今日成為為何等樣人,就是因為有Tom與Sally夫婦願意帶領,給我們機會,先在一個教會服事,最近兩年偶爾參予在歐洲和中國各地的門訓。2010四月起,我倆將回《眾聖徒事工團》服事,跟著他們跑更多的地方,訓練別人,也接受更深入的裝備。

約瑟是我個人聖經信心偉人的模範,可能與我原生家庭的許多傷痛有關。不過,神竟透過一個名不見經傳,甚至被人不屑一顧的小人物來呼召我!那人是誰?就是那在馬可福音第五章被「群」鬼附身的人。信主後不到兩個月,在1989年三月26日,靈修時唸到「那人沒有人能捆住他,就是用鐵鏈也不能…總沒有人能制伏他。」彷彿看到自己從前常對James大發脾氣,好像瘋了的光景。想到神醫治的大恩,心中充滿感謝,禱告說:「主啊!我當作什麼?」

往下讀到答案:「你回家去,到你的親屬那裏,將主為你所作的,是何等大的事,是怎樣憐憫你,都告訴他們」(馬可福音5:19) 。此後,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先從自己開始,被神破碎建造、與神和好、與自己和好、與家人和好、與眾人和好,並把這莫大的恩典介紹給人。當初原想當海外宣教士,但神要我先愛一群特殊的未得之民,在教會、在公立學校服事兒童。後來幫助父母建立親子關係,日後強調恢復夫妻關係的重要,以及與神和好的首要,一路走來,都是神一步一步的帶領。

求師之路、生命中的天使

在營會中,Mimi分享她的求師之路,非常精釆。她很有系統地按著事奉的旅程,現身說法,分享在各時期中生命的師傅帶給她的祝福。不同階段有不同需要,無論是「上找她」(7位)或是「她找上」(11位),在二十幾年中竟有18位(9男9女)是「一對一」帶領的mentors,確實蒙福。接下來,有現場採訪,由Cecilia訪問Agnes和Mimi師徒關係的歷程,以下只是她們28年相交的摘要,由心發出,非常溫罄。

Mimi:「感謝神!Agnes是祝福,距離不是問題,知道彼此的掙扎,關係亦師亦友,主要是長時間的認識及相知。」

Agnes:「關係要豐富,mentee的主動,initiatives, hungry to seek and learn是最重要的!Mentor不是一天到晚想著她,仍是有共同的歷史。Mimi很有條理,很會教導,走mentoring的成長路,必需要be hungry! 虛心的人有福了。」

接下來,我們個人有一段時間反思自己的事奉旅程。基本上,誰曾幫助我成為今天的我,就是我的mentor。振筆疾書,我竟發現自己也有很多mentors,有短期或長期的接觸,也有比較刻意到比較隨意的幫助。有深入的牧靈(門徒訓練者、屬靈的導師、教練),偶爾的牧靈(輔導、老師、支持者),也有被動的牧靈(包括當代的模範及歷代的英雄)。把名字一一寫下來,想到他們怎樣影響了我,真是滿心感謝神!日後要逐一記下神怎樣透過他們來幫助我!

多年來,每逢遇到人生或事奉的轉捩點,神都差派天使來幫助我。離開CCIC,曾與Irene談到神永不誤事,定有美意,想不到在新的教會轉眼已服事五年半,超過當初所求所想。營會中也有機會與Agnes單獨溝通,她與丈夫多年來對帶職基督徒的牧養,每年幾次到不同城市探望他們,領退修會,每天寫e-mail, 用skype 及 chat 與他們交流,豈不是神最近對James 和我下一步的帶領?想不到與Irene多年接觸,與Agnes一席交談,神用兩姊妹在事奉關鍵點上給我適時的幫助。回家後翌日一大早興高彩烈地傳電郵給Irene,把與Agnes的合照寄給她,見証神奇妙的開路,並感謝她多年來亦師亦友,不單mentor我,也曾mentor我的兒子。

《基督豐榮》團契第五屆退修會結束前,會長Cecilia用一句非洲諺語:「若要走得快,一個人走;若要走得遠,大家一起走」來勉勵我們。感謝神!不單每時刻與我同在,還賜給我一群如同雲彩圍繞著我的見証人,亦師亦友,手拉手同走天路!

11/18/2009

恩典之家 – 親子輔導經驗談

恩典之家 – 親子輔導經驗談
原載於二OO九年十月《今日華人教會》雙月刊
蔣吳蘊蘭
美國Parenting ABC創辦人
加州執業婚姻家庭治療師

問題兒童?兒童問題?

十歲的小芬隨父母從美國( U.S.A.)東岸搬到三藩市灣區( Bay Area, San Francisco ),開學半年還是悶悶不樂,與同學格格不入,狀甚抑鬱。她的父母都是來自海外、在美國定居多年的專業人仕,經老師推薦,其父母同意讓獨生女接受遊戲治療。

初見小芬,她很害羞,不愛說話但頗合作。請她畫「屋」、「樹」、「人」三張圖片,她畫的樹竟然橫臥在地上(沒畫地平線,有樹葉但沒有根)。請她講樹的故事,她說:「這棵樹剛被移植到一個新花園,有一天,風吹得很大,樹葉很重,又沒有人幫它,樹就倒下來了。」在療程中,她畫了幾次橫臥的樹,重複那故事,話愈來愈多。有一天,她的樹竟然屹立在地平線上,有粗壯的樹根、健康的樹幹、綠油油的葉子。小芬面帶笑容說:「有人幫忙把樹重新種在園裡,它長大了,不再怕狂風。」

上課鈴聲已響,一名小男孩匆匆忙忙地在走廊上越過筆者,口中念念有詞:「我遲到了、遲到了。我又遲到了!」筆者首次輔導小威時,據聞他常常搗蛋、跟人爭論,七歲的男生意見真多,初見面就說:「我恨我的妹妹!她常常賴床,害我遲到,媽媽也不罵她。」恰巧七歲的小東也有一名四歲的妹妹,筆者便順理成章成立治療團體。雖然兩人玩成一團,但常常聽到「不公平」、「我先」、「我嬴」之類的口頭禪。有一次我問他們:「你們甚麼時候會生氣?」小威搶先回答:「我一想到妹妹就生氣。」小東插嘴:「爸媽總說妹妹可愛,根本不管她害我。」小威猛點頭說:「我爸處罰我時還說:『男子漢流血不流淚』呢!」

以上名字、背景雖經改動以保隱私,但都是筆者輔導兒童的真實故事。跟小孩玩需要時間,除了不打斷對方、用耳朵細心傾聽外,我們還可以用眼(觀察肢體語言)、用口(扼要地複述聽到的內容、感受或澄清不明白之處)和用心(感興趣和好奇)聆聽,讓孩子知道有人了解、接納、關愛他們。

惟有愛可改變人心,進而改變外在行為

生活上的難處不但是親子彼此了解的切入面,亦是父母與子女成長的好機會。筆者出身於香港一個重男輕女的大家庭,從小被母親鼓勵要獨立自強,曾任軟體工程師和發展部門經理,是典型的「矽谷工作狂」。筆者曾為了獨生子的教養與丈夫意見不合,每次帶兒子買玩具回來,丈夫剛想說我浪費、寵壞孩子,我便先發制人地說:「錢是我賺的,喜歡怎麼花就怎麼花!」吵完了,我心裡難過,自覺可憐,人生真沒意義。

我在絕望中遇到主耶穌,一九八九年歸入基督名下。無條件的愛解開我那重男輕女的心結,醫治我的孤單、焦慮和懼怕。原來溝通是坦誠分享自己的觀察、想法、感受、需要和心願。當我一味期望說服別人、要求別人完全同意和照著我說的去做,等於逐步關上溝通的大門。

無論是武裝自己或躲藏起來,不願意講話其實是怕說了沒人聽。溝通最重要的是同理心,細心傾聽。當我順服神,先改變自己侵略性的反射動作,來自臺灣的丈夫、ABC(編案:美國土生華裔) 兒子也相繼重生得救。家是愛之窩,我在一九九五年決定放棄高科技職位,作全職家庭主婦。想不到神竟然為我開門,讓我在神學院進修,包括一年在婦女復健機構「恩典之家」實習輔導,幫助從前酗酒、吸毒、犯案的婦女及其年幼兒女。一九九八年取得婚姻家庭輔導碩士後,在教會擔任傳道, 並在公立學校輔導兒童及青少年。

學習放手,神的恩典夠用

家庭本應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,兒女需要父母在愛中管教、肯定、鼓勵和信任他們。在不同的成長階段,孩子總會面對大大小小的難題。就算小時候親子關係親密,青少年渴求獨立、自主,未必願意與父母分享所有心事。若強勢控制正在自我定位的青少年,效果只會適得其反。青少年成群結黨,甚至加入幫派,就是為了一份歸屬感!

人際互動常會有意或無意地觸到痛處,為了自衛或減輕痛苦,得理不饒人、死不認錯就不能真誠、敞開、坦白地溝通。只有將心比心、感同身受,以關懷的態度憐憫、接納、尊重他人,才能建立可靠、有安全感的關係。

然而這談何容易!中國人傳統的含蓄常令父母不願意或不能敞開、坦白地分享自我,時間的壓力、父母的絕對權威性亦會阻礙孩子說出心事,加上事情發生,情緒反應在所難免。有人指摘:「都是你的錯!」有人逃避:「我不告訴你,你應該知道!」有人含恨報復:「我不說,你又能把我怎麽樣?」習慣成自然,惡性循環。

神作事,有定時。面對痛苦的父母及孩子都需要別人聆聽、了解、接納及支持。教牧同工和專業輔導者可以合作,讓他們看見神的恩典及危機背後的希望。父母勇敢承認內心的軟弱(焦慮、挫折、憤怒、傷痛和失望),為自己的過錯道歉並饒恕別人,在感恩及禱告中尋求神,就是以身教幫助兒女面對人生。

因著本身的家庭問題,二十年前救恩臨到我,一路走來,教主日學、帶領團契、念神學三年、輔導家庭十二年(同期作兒童傳道六年、師母五年),服事家庭、婚姻、兒童和青少年,一直都是神對我的呼召。筆者二OO五年創辦Parenting ABC,與教會和機構合作,除了輔導及訓練外,筆者常用粵語、華語和英語在各教會及社區主領講座。歡迎上網查看工作坊簡介,網址:http://parentingabc.com/training.html,或電郵至 winnis@parentingabc.com 洽詢。

我家奶奶

我家奶奶
10/5/2009原載於《飛揚》網站「家庭焦點」/ 婆媳
蔣吳蘊蘭

前年夏天,全家為您慶生,飯後唱生日歌。您眉開眼笑、許願、吹蠟燭、切蛋糕。兒子問:「奶奶,您的生日願望是什麼?」
八十多歲的您,淘氣地說:「我的生日願望?」把雙手抱在胸前,看看孫子,再看看準孫媳婦,誇張地作出搖抱小娃娃的動作,弄得哄堂大笑。

有人問:「什麼時候?」準孫媳婦臉紅耳赤,但鎮定回答:「結婚以後。」
我用英文說:「奶奶渴望做great-grandmother (曾祖母)!」
孫子甜蜜接口:「奶-奶-,您已經是a GREAT grandmother (很棒的祖母)!」


家有兩老,如有兩寶


您不與兒孫同住,卻是兒女家的寶貝。您與公公對下一代的愛和接納,跨越文化、語言和代溝。來自台灣、香港、日本、和越南的媳婿,都當你們是親爸媽。在美國土生的十個內外孫輩,長大後還會主動打電話或探訪你們。

當年我是工作狂,你們沒責怪,反以我職場成就為榮。有一段日子,丈夫總在週末把幼兒帶到三藩市,你們常帶著他和表姊妹到公園遊樂場,彌補我的不足。你們來小 住幾天,下火車時總是抱著大包小包的中國美食。音樂會,你們遠道來捧場。您花時間教孫子畫國畫,參加北加州中文學校比賽,竟獲小學四年級冠軍。2006年 暑假,外孫女請您帶她尋根,馬上有九個兒孫要跟您回廣西。

困境中持守盼望

從您隨和樂天的個性,很難想像您是獨生女,且年幼喪父。您個子矮小但靈活,不太漂亮卻很耐看。您有人緣,吸引了比您年長幾歲,住同一條村的「大哥哥」。他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後,回鄉求親。寡居的母親,竟勇敢地勸您隨未婚夫到台灣,沒想到一別竟成永訣。

1949 年你們開始申請移民美國。名額有限,必須久候,你們專心生兒養女,作工程師和小學老師。1968年接到移民通知,說走就走。四、五十歲的人,辭掉安定工 作,把四個孩子帶到洛杉磯。人地生疏,沒有工作,困難重重。一家之主,壓力最大,爸爸怪自己無用,您從不埋怨,不斷支持、鼓勵、禱告。九個月後,他找到本 行工作,全家搬到三藩市。

神的恩典夠用

1975年我與您的兒子交往,頭一次在餐館外見到你們夫婦牽手而來,令我嚮 往,很快成了您家媳婦。婚後,從丈夫口中,聽您曾說:「某某懷疑她是為了綠卡,才嫁入我們家。」這句話讓我很委屈,對您起了戒心,從此敬而遠之,把精力放 在工作,致使夫妻感情日走下坡,甚至懷疑你們只愛孫子,不要媳婦。午夜夢迴,常覺人生沒意義。我結婚已十三年,兒子也快六歲了,難道除了離婚,別無他法?

感 謝神!在絕望中,我遇到救主耶穌,1989年歸入基督名下,您的兒子、孫子也很快成為基督徒。您和公公本是天主教徒、也曾常望彌撒。我這媳婦與你們兒子相 繼念神學院,被看成「信得太迷」!從何解釋?我惟有化愛為行動,支持丈夫每週獨自開車到三藩市,先虛心聽懂你們的感受和想法。如此差不多兩年,有一天,公 公對他說:「回家罷!不用擔心,耶穌住在我心裏!」

2000年9月爸突然中風、幾天後就逝世,讓您悲痛欲絕。丈夫繼續每週探訪,幾個月 後您也相信耶穌真的從死裏復活。2003年您開始參加教會團契和主日崇拜,後來又應邀在社區活動中心教國畫。寡居的您,有佣人相伴,有子女住在附近,又有 教會弟兄姊妹及學生關懷。您常到金門公園散步、畫國畫、摺紙、剪紙、做小手工等,自得其樂。

您說:「忙,就不用回來。」但我們每週還是想見 您,與您分享生活點滴、讀經心得,並禱告讚美神。無論是兒子把主日的講道重說一遍,或我這媳婦彈琴唱歌,您都鼓勵欣賞。感謝神,您這奶奶沒有落入「媳婦熬成婆」的惡性循環。感謝神,讓我倆生命在主內連結,親上加親。去年我升級變成奶奶(祖母),您也如願四代同堂,婆媳倆一同領受了生命之福。

註:「奶奶」,廣東話是媳婦對婆婆的稱呼,普通話是孫子對祖母的稱呼。一語雙關,您都是我家奶奶。

(加州婚姻家庭治療師,Parenting ABC創辦人。來自香港,愛文學卻念理工,本為「矽谷工作狂」, 1989年信主,活出基督內的自由。與來自台灣的夫婿,定居三藩市灣區,育有一子,已娶妻生女。)

我知道我能動筆─因為我有主耶穌

我知道我能動筆─因為我有主耶穌
8/2009 原載於 《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》網站
蔣吳蘊蘭

不照自己的意思

「早上起床,雖然很辛苦,但想到很好玩的事情,就起來了。」這句話,隨著蘇文安老師所介紹的兒童故事書《起床啦,皇帝!》,已成為我每天的幫助。昨晚才寫好W100的「親子守則」作業,今天也有點兒賴床,但想到寫的喜樂,還是起床,試著把W100 和W220兩篇課後感言連起來。

2007年11月參加女同工團契退修會,高俐理姊妹親自介紹「神國資源文化實務營」。 歸途中,嘉慧(Jane) 與我相約次年一同參加。不料,從歸家後到2008年8月,丈夫的左眼、右眼相繼動手術。因過程及復健都很複雜,讓我不放心獨自遠行。

2008年底及今年3月收到《神國雜誌》,把介紹營會的插頁,看了又看。7/8-19去賓州可以嗎?「主啊!在西岸有一個文字營,不是很好嗎?」

四月初,電郵詢問Jane的意願。次日一談之下,驚覺到不但時間、資源有限,我倆的中文程度都可能不夠。我愛文學但念理工。1973年到美國留學後,就很少寫中文,只有在1989年信主後寫了幾篇信主、生活、短宣和事奉的見證,刊登在教會的《家園》。不夠資格?但簡介說:「只要對文字事奉有興趣、願意學習」就可以上W100。

超過所求所想

遲遲不註冊,因為內心另有一個盼望,就是在六月陪姊姊過生日。再經過數週的禱告,終於決定與住東岸的弟弟,相約飛往德州。畢竟,父母早逝,姊弟三人聚少離多,已兩年不見! 5月20日買好機票,心安理得。

次日丈夫從教會回來,把一個信封遞給我:「你的。」奇怪!明明是寄給教會的信,為什麼說是我的?《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》是誰?打開一看,目瞪口呆。滿眼是熟悉的課程代號、名稱、老師名字、合作機構。馬上把《神國雜誌》的資料拿出來對照,好像文字部份只是換了時間和地點而已?太奇妙了!

興高彩烈打開行事曆,差點昏倒!原來8月1日下午早已答應在某教會講「在愛中管教」。怎辦?丈夫把我的疑惑、興奮、失望看在心裏,也無能為力。晚上我電郵Jane:「我不能去賓州。不過今天收到好消息,8/1-8/8在南加州也有蘇、陳老師的課程,請上網查看。我時間有衝突,但你可考慮。」

與丈夫一同禱告,反覆思想。5月22日按單張上的電郵寄英文信給杜弟兄:「請問場地離機場有多遠?… 什麼時候必須到達?… 晚一天可以嗎?」他很快答覆:「離機場不遠,可以派人接你。8/1晚一點應該可以。」我再去信,但沒回音。我與另一教會的牧師相量,因弟兄姊妹分批遠行,又要安排小孩的照顧,講座很難改時間。

長週末後,不但杜弟兄回信,連陳惠琬老師也回信了:「…8/1是開幕禮,讓學員預備心學習,也有機會熟悉老師、其他同學、和環境。但你有特殊情況,晚到是可以的。…蘇牧師的課是非常豐富的大餐。遲來,你還是會很滿意。」喜出望外的我,趕快報名,5月27日就買好去羅省的機票。

我不能,但神能

1995年離開矽谷電腦軟體職場,順服神的帶領,預備在兒子上大學前多用時間與他建立親子關係。7月10日與丈夫同在長老家舉辦的「奉獻團契」,聽到蘇文峰牧師談文字事奉,心中很感動。他在《你也可以動筆》內頁用書名簽上勉勵。

除了孩子、家務和教會的事奉,同年九月還開始在神學院主修輔導;有讀不完的書、寫不完的作業。畢業後在教會擔任兒童傳道,也實習輔導、幾年後考執照、並創業。其間也曾參加2000年《宇宙光》在北加州舉辦的寫作營,印象最深的是陳惠琬老師分享她如何從小留學生,順服神的呼召,不厭其煩地靠查字典開始文字事奉。

2005年,兒子也大學畢業,我才開始寫Parenting ABC 的博客及文章,用電郵寄給讀者。用英文寫,因為早已習慣;何況用蒙恬筆一字一字的寫中文,實在太花時間。後來因為常用普通話和廣東話提供講座,想多用中文寫作。每年都很渴望參加賓州的文字寫作營,學習基本動作,但一直事與願違。想不到,竟然有幸參加南加州的《創文》2009文字課程營會。

心與筆的飛躍,文字培訓的心得

W100的課程從頭到尾都非常生動、精彩,深入淺出,讓我受益良多!蘇文安老師強調「工人先於工作,作者重於作品,真誠勝於一切。」第一課,就用羊皮卷、Susan Boyle、蘇銅鐘和蘇謝守《至於我和我家》,以及「一車水的故事」提醒我們專心聽從天上的指揮官,鼓勵我們用文字見證小人物的大故事。

從基本動作入門,蘇老師藉著說故事、看電影、讀文章、抄寫文章、個人的停、看、聽、寫,以及集體改稿等方法來教導「七每運動」和「寫作十訣」,並操練我們。以下是一些個人的收穫點滴:

1. 在課堂上抄寫「仰望天空」,達成「眼到」、「手到」和「心到」。這文章豈非我曾經歷過的心境?曾拍照為記的一個場景?

2. 離開教室到處走動,把五官打開,作「停、看、聽」的操練,把觀察到的人事物寫下來。在默想中竟不斷湧出感受、聯想、體會和想像,寫滿了幾頁紙。

3. 讀「原鄉之旅」暸解如何經營「細節」。驚嘆:「摘下那標示著世界五大都市當下時刻的懷錶,關上全球通用的衛星無線手機,連同那從不離身的袖珍筆記型電腦,全塞進床下那只年齡比我還大的樟木箱裏。」

4. 不但要「說」,還要「演」。譬如把「教會最近情況很不好,很冷淡退後。」改寫成「教會從前有160人,後來降到30人,現今只剩五、六人。長執與牧師常常吵架。」

別出心裁的編輯座談會

從W100結業而直修W220,本覺不配。但註冊時有一個感動,好不容易才參加,一定要把握機會。在學習文字創作後,換個編輯的角度,來了解期刊與書籍的企劃、文編、美編過程,想必對重點的認識和內化,及日後投稿「正中紅心」的可能性,大有幫助!

蘇老師強調不但要「說」,還要「演」。(Show, rather than tell.) W220的第一堂課,他就邀請了一群資深編輯:《海外校園》及《舉目》的蘇文峰,《恩福》的劉良淑,《傳揚》的莊光梓,加上《真愛》及《神國》的蘇文安,現身說法,按著蘇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,分享個人的心路歷程。

文字事工前輩的分享,讓我重溫在W100所學的。譬如,他們介紹所編輯的刊物,就是複習4W和 James Engle’s Scale。他們第一次作編輯的經歷,際遇不一樣,但有需要,有神呼召,他們就順從天上的指揮官。

又譬如,蘇文峰自喻是八月上市的青澀蘋果,就是善用「語言圖像」的示範:「蘋果在九到十月才成熟,我從助理到全職事奉,最大的挑戰,就是跟前人比較。不如列祖,讓我自卑、焦燥。最大的喜樂,是發覺八月蘋果也有用途,可作果汁和蘋果派。不在意表現及成績如何,只要被神用,幫助有需要的人。」

文字事奉者的典範和團隊

每個編輯都強調團隊事奉的重要。編輯包括宏觀的策劃、看局勢、議題、讀者需要、思想刊物特性、針對性等等,也包括劉良淑比喻為「做裁縫、繡花」的細心寫稿、審稿、改稿。難怪莊光梓強調「不是一手編。這是心胸狹窄的調整。」

座談會講員分享事奉者品格的操練,句句都是金玉良言:
1. 文如其人,全人成長要學恩典。領受神的恩典,有恩情;對人有恩典,做有情人。
2. 團隊事奉,不能單看事情,要體會同工,成立彼此關懷的生命團隊。
3. 時間導向,經費的來源,常產生很大的壓力。調整心態,我們都是神的器皿,互相學習,彼此鼓勵。
4. 工人先於工作。文字事工是針對人的工作,不是針對文字。編輯和創作寫作不同,要有目標、截止期限等。要有工作導向,更需要好的人際關係、團隊事奉。堅持到底,盡力而為,神就悅納。

以上分享,加上影響他們最深的人、事情和場景,「假若有機會重新再來」,和問題解答等,座談會為我們上了美好的一課。感謝神!讓一群大能子民、資深文字工作者願意作傳承的工作,分享他們的經歷、感受、想法和心願。無論是大廚、裁縫、園丁、導遊、教練或傳道者,他們都以身作則,活出基督的生命。

夢想成真、神的恩典夠用

感謝神!透過丈夫、老師和同工的擺上,使我夢想成真。特別感謝接機的弟兄和他那一位動手術後正在休養的妻子;還有領詩、帶靈修、送機、又跟進的德儀。很高興Jane也開車參加W100,我又認識了來自各地的新朋友。整個營會,是訓練、是培靈、是治療、也是團契。

最感動的是《創文》同工們的忠心事奉,願意代代相傳,讓基督得榮耀。蘇文安老師語重深長:「我師範大學畢業後,為何不一直教書?因為基督徒的老師少,全職事奉者更少,而全職文字事奉者更少。我如今只是順服神的呼召、目的、和恩賜。」

參加這次的營會,完全是神的恩典。事隔14年,《你也可以動筆》的內頁,已添上蘇文安牧師「你當然可以動筆」的勉勵。靠著主耶穌的恩典,我終於動筆了!回家後,第一週就投了生平頭兩篇在自己教會和職場外的稿子。當然非常感謝蘇老師,不厭其煩地看稿及修正。求神助我效法前人的榜樣,守住所信,完成所託,雖不完美,但求盡全力。

《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》網站

5/12/2007

最知心的朋友

我的見證 蔣吳蘊蘭

(信主前)

我出生於香港一個非常傳統的大家庭,與父母大姐及祖母叔叔伯伯姑姑等同住。從懂事開始,就曉得父母的婚姻有問題。聽說我就是這事情的導火線,因為媽媽一連生了兩個女兒,祖母不滿意,就告訴爸爸:「生男孩要到外面去找。」有了藉口,爸爸很快就有了婚外情,而且對方還生了一個小男孩。在我一歲的時候,媽媽雖然反對,但是為了大姐和我的前途,不敢離婚,無奈的讓爸爸納妾。

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,心裡非常渴望別人愛我,接納我。所以,我從小乖巧,外表謙虛有禮。為了替媽媽爭一口氣,我用功讀書,拿好成績來證明自己比男孩子聰明能幹。這樣漸漸養成獨立、不服輸的個性,凡事倚靠自己,不靠別人。心裡雖然軟弱,外表卻假作剛強。心底其實非常渴望遇到一個真心愛我的人。

1973年來美國念大學。1975年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念電機電腦工程的時候認識了外子,交往三個月後就嫁給他。原以為情投意合,找到最知心的朋友,想不到第一次吵架以後,我的理想就幻滅了。怪不得媽媽常說「男人都不可靠」。我非常失望,心裡不安。難道結婚果真是戀愛的墳墓嗎?

畢業後,兩人都在矽谷上班,都是工程師。兩人同心賺錢,買汽車、房子,追尋成就感和物質上的滿足。工作越受重視,就越來越拼命的作工,忙得感情越來越疏遠。每次跟先生吵架,都覺得沒有安全感。心裡愈軟弱,講話的聲音就愈大。為了證明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,我漸漸變成一個工作狂,為升職加薪而活。

(怎樣信主)

1985年,我已經是公司軟體工程的主管,手下有六個經理,四、五十個工程師。一個華裔女子,白手興家,五子登科。人家看我是少年得志,卻不知道我的苦處。當時父母都已相繼去世,兩歲的兒子,又很頑皮吵鬧。我每次帶他買玩具回來,老公總是批評我,說我浪費。為了保護自己,我常常先發制人,生氣的大聲說:「錢是我賺的,喜歡怎樣用就怎樣用!」

吵完架,心裡總是很難過,覺得自己很可憐。不但老公不體諒我,不了解我,連孩子也是那麼自私,買玩具回來,過一下子又再吵,真是永不滿足。86年公司有很多變動,我驚覺工作原來也不可靠。不但沒有真心愛我的人,將來也好像沒有盼望,我常常問自己:「每天除了忙以外,還有甚麽?人生就是這樣嗎?」

1988年,我開始注意身體及心靈健康,積極與家人出門渡假、換工作、看書。希望找到人生的答案。那年的年底,參加朋友邀請的聖誕節晚會,看到話劇內兩個女人的對比,我嚮往像那一位生命裡有耶穌基督的女人,滿有平安喜樂。1989年第一個主日,跑到Palo Alto (日後的山景城基督徒會堂) 參加崇拜聚會,悄悄的進去,悄悄的離開,三個禮拜,都不敢告訴別人我是誰。

1989年一月28日禮拜六晚上,我帶着好奇的心,參加教會的福音聚會。許志偉醫生見證他如何的成功能幹,不用靠別人。但後來生病,在絕望中蒙神救贖。當他講到到他如何認罪,與神和好,與妻子兒女和好的時候,我不禁想到自己十多年來的掙扎,自問「難道要病危時才尋求神嗎?」當天第一次唱「耶穌恩友」,歌詞「多少平安屢屢失去,多少痛苦白白受,皆因未將各樣事情,帶到主恩座前求」完完全全的打動我的心。想到自己十多年來的痛苦,自怨自艾,與最親愛的人過不去,真是自找麻煩。我痛哭流淚,認罪悔改,求耶穌拯救我,成為天父的兒女。

(信主後)

感謝神,剛剛信主就有一位姊妹教導我如何靈修。每天讀經、禱告、默想,讓我在神的話語中得到了醫治。譬如聖經說到神「乃是照着衪的形像造男造女」讓我肯定神沒有輕看女人。羅馬書5章8節說「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。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」。讓我明白神不但接納我,衪實在非常愛我。

感謝主,在短短幾年中,相繼拯救了我的丈夫與兒子。各人與神和好,與家人和好,靠着神的恩典,可以互相尊重、認罪、饒恕、建立愛的關係。夫妻同心同行,教養兒子,全家在教會中成長,一同事奉主。正如箴言三章所說「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,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,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,都要認定衪,衪必指引你的路。」

神藉着孩子九歲時在VBS信主,呼召我參與兒童事工,也重新思考生活的優先次序,終於在1995年放下了高科技的工作,願意作全職的媽媽。想不到神竟然開門,讓我得以每週六到西方神學院(Western Seminary)接受裝備,學習「婚姻、家庭與兒童輔導」,1998年拿到碩士學位。更想不到畢業後受聘成為母會的兒童傳道人,神又同時讓我有機會實習,累積輔導經驗、考試,順利的成為加州註冊的「婚姻家庭治療師」(Licensed Marriage & Family Therapist)。後來,丈夫也從神學院拿得道學碩士(M.Div.) 學位,全職傳道事奉神。這些年來,全家經歷了神的同在,生活上縱有遲延和苦難,衪的恩典總是夠我們用。我如願擁有了真心愛我的丈夫及兒子,又有親愛的弟兄姊妹,靠着耶穌成為一家人。